將土地流轉后,潘麗芬回到基地務工,施肥、除草、采摘……每天收入100多元。尹梅花說,每年四五月份是用工高峰期,每天有上千人忙著采摘藍莓,一天支付給務工人員的工資超過10萬元。每年藍莓采摘季,到基地觀光、體驗的游客也很多。游客們穿梭在藍莓林間采摘體驗品嘗,拍照留念,林間充斥著一片歡聲笑語。尹梅花介紹,每年來基地采摘體驗的人數約三四萬人,這也增加了基地的人氣。不止朱家山藍莓種植基地,近年來,澄江市立足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以藍莓為主的生態觀光農業產業園區,在統一規劃和技術指導下發展集約化、規范化、標準化藍莓種植,助力云南打造世界前列的“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湛江藍莓的種植基地還與當地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藍莓產業的發展和繁榮。上海當地澄江藍莓
20年探索實踐證明,藍莓產業是切合澄江保護撫仙湖發展高效農業實際的。澄江廣大農民為保護撫仙湖放棄了多年經營的蔬菜和花卉產業,重新探索和培育了適合澄江實際的藍莓產業。特別是藍莓產業5.0版的崛起,是澄江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推動現代農業突破發展的典范,為玉溪抓實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和全面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樹立榜樣。 農業種植基地的智能大棚,漫步其間,四周清清爽爽,枝繁葉茂的藍莓樹,被一串串一簇簇果粉滿滿的藍莓壓彎枝頭。北京特別澄江藍莓有用嗎湛江藍莓在市場上的銷量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
近年來,澄江市根據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和地理氣候特征,將藍莓產業列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把藍莓產業作為打造澄江市綠色經濟走廊、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抓手,輻射帶動依托藍莓產業的第二三產業發展,拉動周邊村民就業。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云南云藍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實行藍莓專業化、規模化、集中化種植,有效帶動基地和農戶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靠近”大企業,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方式,改變了農民傳統的單兵作戰模式,增強了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2021年,在云南云藍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發展帶動下,解決固定就業崗位300個,帶動靈活就業人數3月至6月就達72萬人次。
云南省氣候具有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等特點,滿足藍莓生長所需要的低溫條件,且大部分地區土壤酸堿度適宜于市場常見藍莓品種的栽培。云南省所生產的藍莓品質上乘,吸引了眾多國際品牌入駐投資,諸多常綠藍莓優良品種的引進填補了全年藍莓產業空檔期,推動云南藍莓進入設施基質栽培3.0時代。藍莓品質主要取決于三個重要因素,品種、栽培技術以及氣候條件。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組建創新團隊引進了30多個藍莓品種,先后篩選出10余個品種,在曲靖市、昭通市、玉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保山市等地大規模種植。創新團隊對云南省本土野生藍莓資源開展精細鑒定和特異性資源創新利用,培育1萬余株雜交實生苗,并建立起藍莓高效繁育技術體系,獲得“一種快速培育藍莓早期定型組培商品苗的方法”,研制了云南地方標準“藍莓組培苗生產技術規程”。如今,云南省澄江市藍莓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種植戶230多戶,質量種苗及服務讓更多農戶靠藍莓種植走上致富道路。湛江藍莓在生長過程中,得到了充足的陽光和雨水的滋潤。
在澄江市宇晨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一簇簇披著白霜的藍莓散發出陣陣誘人的清香。種植戶李杰曾是一名普通的農民,曾在建筑工地務工。看到藍莓產業的發展前景后,于2019年開始種植藍莓。經過3年的摸索,他成功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藍莓種植技術,現種有藍莓30畝,平均畝產在1000公斤以上。2021年,基地每畝實現毛收入5萬元,他成立的宇晨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帶動就業1100多人次。目前,澄江市共有藍莓大中小種植企業16家,藍莓加工企業1家,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15個,基地和種植戶170戶,共種植藍莓1.1萬畝。湛江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藍莓的生長,使得這里的藍莓口感鮮美。廣東國內澄江藍莓批發
湛江藍莓的營養價值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成為健康食品的。上海當地澄江藍莓
該公司生產部工作人員趙強介紹:“現在屬于日常養護季節,這塊基地用工量不是特別大,每天200人左右就可以,但如果在采摘期,每天就需要5000-6000人。”據介紹,該藍莓公司是目前澄江規模比較大的一家藍莓種植企業,在澄江左所和朱家山兩個片區共擁有藍莓種植示范基地約5000畝,種植面積占據整個澄江藍莓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公司定位于藍莓產業化發展,從2015年運營以來,陸續定植春高、珠寶、綠寶石等質量早熟高產藍莓品種。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露天早熟藍莓種植企業典范。”趙強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基本上都是銷往全國各地,比如北京、上海、廣州這些特大城市。”趙強說,今年的整體長勢非常好,產品銷量和去年同期比起來也有很大的增幅。上海當地澄江藍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