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金融 MBA 講座:通信與 AI 前沿融合
華南理工金融 MBA 講座:通信與 AI 前沿融合
2025 年 4 月 19 日,華南理工大學 B10 一樓學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一場聚焦 “通信與人工智能” 前沿領域的《科技前沿》講座在此拉開帷幕,為金融 MBA 學子帶來了一場極具深度與啟發性的知識盛宴。本次講座由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院長、集成電路學院院長薛泉教授擔綱主講,經濟與金融學院黨委書記黃國清主持,現場濃厚的學術氛圍與求知熱情交織碰撞。
講座伊始,薛泉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娓娓道來。他巧妙地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生動實例,從智能穿戴設備的實時數據傳輸,到智能家居系統的遠程控制,讓復雜的技術原理變得通俗易懂。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理解通信技術的運行機制,薛教授借助精心制作的專業圖譜,細致入微地剖析通信在存儲、產生、表達和執行等各個環節的具體應用。在介紹電子信息領域的前沿技術時,薛教授如數家珍,對芯片、軟件、電力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盡闡述。他特別提到,2025 年 3 月 Nvidia 發布的新一代 Blackwell 人工智能芯片架構,創新性地融入第五代 NVLink 技術,實現了雙向帶寬高達 10TB/s 的驚人突破,這一技術極大地提升了多芯片之間的通信效率,為人工智能的高性能計算提供了堅實保障;而 2024 年 12 月推出的 B200 芯片,其龐大的芯片面積與多達 2080 億個晶體管的驚人數量,以及 20pfs 的強大算力,背后是巨額的研發投入,這些前沿成果無不彰顯著科技發展的磅礴力量,也讓在場同學深刻感受到全球科技競爭的激烈態勢。
在探討通信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這一重點議題時,薛教授從多個維度展開了深入分析。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為通信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在技術層面,人工智能通過智能算法優化網絡資源分配,明顯提升通信技術水平,推動網絡朝著更高效、穩定的方向發展;在服務層面,借助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能夠精細把握用戶需求,實現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通信需求;在業務創新層面,人工智能催生出智能物聯網通信等新興業務形態,為通信行業開拓了全新的市場空間;在服務內容層面,智能客服、虛擬通信助手等應用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通信服務的內涵與形式。與此同時,通信行業也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薛教授以無腦機器人為例,形象地說明這類設備可作為智能延伸體,通過通信技術實現萬物智能互聯;通信技術的大規?;ヂ撎匦?,更是有效彌補了人工智能在算力方面的不足,無論是神經網絡的高速互聯,還是其規模的不斷擴張,都離不開通信技術的強力支持。
薛教授還自豪地分享了華南理工大學在 5G 和 6G 通信技術研究領域取得的出色成就。學校依托多個前列實驗室及先進實驗儀器,深耕電磁理論研究及其在通信、雷達等領域的應用,在國際通信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其中,廣東省毫米波與太赫茲重點實驗室、粵港澳毫米波與太赫茲聯合實驗室,配備了頻率達 500GHz 的網絡分析儀等高質量精密儀器,為微波 / 毫米波 / 太赫茲相關研究搭建了堅實的科研平臺;華為 - 華南理工大學天線基礎技術創新實驗室,則緊密圍繞前沿技術和產業實際需求,開展原創性研究,有力推動了科研成果向產業的高效轉化,為我國通信產業的發展貢獻著華工智慧與力量。
講座進入尾聲,現場互動環節氣氛熱烈非凡。薛教授與同學們圍繞人工智能和通信的相互賦能展開了深入探討。同學們踴躍提問,從人工智能在通信安全領域的應用,到 6G 技術對未來產業格局的影響,問題涵蓋多個維度。薛教授耐心細致地逐一解答,不僅分享了專業的學術見解,還對 6G 技術的優越性及中國通信技術未來發展方向發表了獨到觀點。他鼓勵同學們時刻關注科技前沿動態,積極探索金融知識與通信、人工智能領域的融合創新,努力成長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行業的進步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講座為金融 MBA 學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與交流平臺。通過聆聽薛教授的精彩講解,同學們不僅對 5G/6G 技術面臨的挑戰與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學會了如何將所學的金融知識與通信、人工智能領域有機結合,這無疑為他們未來的創業和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將激勵著他們在科技與金融融合的廣闊天地中奮勇前行,探索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