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祖沖之三號” 震撼發布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祖沖之三號” 震撼發布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在,量子計算領域正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2025 年 3 月 3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團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他們成功構建了 105 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 “祖沖之三號”,這一突破性成果再次鞏固了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前列地位,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大量關注。
“祖沖之三號” 的誕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國科研團隊多年來不懈努力和技術積累的結晶。自量子計算概念提出以來,各國都意識到了這一領域將對未來科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紛紛加大投入進行研究。中國在這一賽道上奮勇直追,從早期的理論探索到逐步實現技術突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此前,中國已成功推出了 “九章” 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以及 “祖沖之” 系列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在量子計算優越性方面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而 “祖沖之三號” 的出現,則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與傳統計算機相比,“祖沖之三號” 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明顯的特點在于強大的計算能力,處理 “量子隨機線路采樣” 問題時,速度比國際超級計算機快千萬億倍。這一速度優勢意味著在一些復雜的科學計算、密碼解決、金融風險預測等領域,“祖沖之三號” 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傳統計算機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需要對大量的分子結構進行模擬計算,以篩選出具有潛在療效的藥物分子。傳統計算機在處理如此龐大的數據量時往往力不從心,而 “祖沖之三號” 憑借其比較強的計算能力,可以快速準確地模擬分子的各種特性,極大縮短藥物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
從技術層面來看,“祖沖之三號” 的研發凝聚了眾多創新技術。它的量子處理器由兩個使用倒裝芯片技術集成的藍寶石芯片組成,這種創新的設計方式在一塊芯片上集成了 105 個量子比特和 182 個耦合器,另一塊芯片上集成了所有控制線和讀取諧振器,極大地提高了量子比特的集成度和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科研團隊在量子比特相干時間、并行單比特門保真度、并行兩比特門保真度以及并行讀取保真度等關鍵性能指標上都實現了多方面突破。量子比特相干時間達到 72 微秒,并行單比特門保真度達到 99.90%,并行兩比特門保真度達到 99.62%,并行讀取保真度達到 99.13%,這些指標均處于國際前列水平。為了達到如此高的性能指標,科研團隊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們在量子處理器設計上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嘗試,優化了量子比特和耦合器電場分布,設計并采用了三級濾波器等先進技術;在量子處理器制造方面,采用新工藝,優化加工流程,顯著提高了處理器的成品率;此外,通過對量子門以及讀取錯誤模型更加深入的理解,完美發揮了量子處理器的性能。
“祖沖之三號” 的成功發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在科研領域,它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研究工具,能夠助力解決許多以往難以攻克的科學難題。例如,在量子化學模擬方面,能夠更精確地模擬化學反應過程,幫助科學家深入理解物質的微觀結構和性質,為開發新型材料和催化劑提供理論支持;在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中,有望通過模擬電子態的行為,揭示高溫超導現象的本質,推動超導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祖沖之三號” 的出現將帶動量子計算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它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關注量子計算領域,促進產學研合作,加速量子計算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基于量子計算的新型應用和服務也將應運而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金融領域,量子計算可以用于優化投資組合、進行更精細的風險評估;在人工智能領域,能夠加速機器學習算法的訓練過程,提高人工智能的性能和效率。
國際學術界對 “祖沖之三號” 給予了高度評價。《物理評論快報》審稿人認為這一工作 “構建了目前比較高水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是對此前 66 比特處理器 “祖沖之二號” 的重大升級。這一成果也讓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創新能力。在未來,中國科研團隊將基于 “祖沖之三號” 繼續開展深入研究。他們計劃進一步提高量子比特的數目及性能,同時加大在量子糾錯方面的研究力度。目前,研究團隊正積極開展碼距為 7 的表面碼糾錯研究,并已取得良好進展,后續還計劃將碼距擴展到 9 和 11,為實現大規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縱奠定堅實基礎。
“祖沖之三號” 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發布是中國量子計算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展示了中國在量子計算技術方面的出色成就,也為全球量子計算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相信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量子計算將在更多領域發揮巨大作用,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的驚喜和變革。而中國,也將繼續在這一前沿領域保持前列地位,不斷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