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新模式主要做法:(一)建強機制,成立由區委書記任頭一組長的領導小組,注重從制度層面發揮區環委議事協調作用,真正做到從督企轉變為督企與督政并重,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制定“夏季攻勢”任務責任清單,制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定期調度推進,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并以考核為抓手,將“夏季攻勢”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獎優罰劣,傳導壓力。(二)系統治理,聚焦國家雙碳目標重大戰略,發布全省頭一個區縣級碳達峰實施方案,完成井灣子街道井湘社區等10個社區低碳示范試點創建,推進雨花經開區低碳園區建設,積極改善能源結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島模式強調城市建設要有利于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湖北綠島模式項目實施
政策發力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2020年初,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下發《關于在全省開展“綠島”建設試點的通知》,將“綠島”建設作為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服務中小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并進的關鍵舉措,系統謀劃,先試后行,穩步推進,努力從政策上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出臺管理辦法。成立工作專班,出臺《江蘇省“綠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綠島”項目申報、篩選、實施和運行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有關要求,明確政策支持、經費保障和監督考核機制,普遍征集“綠島”標識牌,形成完整的工作管理和推進體系。湖北綠島模式項目實施綠島模式注重城市規劃和建設能夠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
據測算,全省已建成的126個“綠島”項目,可每年削減化學需氧量18050噸、氨氮499噸、總磷157噸、顆粒物836噸、揮發性有機物1206噸,危險廢物收集能力達到13.5萬噸,有力推動了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降低。再次,是管理效益。由于“綠島”變分散治理為集中治污,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對象變管“多個”為管“一個”,監管力量更加集中,監管效果也明顯提升。同時,“綠島”項目減下的排污總量指標,還能騰出空間,支持當地優良重大項目落地,實現了互利多贏。
2021年10月,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正式入駐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已建成區域,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總投資1300萬元,獲得300萬元省級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中心以“設施共建、污染共治、服務共享”為理念,按照“government主導,企業投資”模式,主要為工地架管、工藝管道、管件、設備、金屬構件及其他零部件進行噴涂加工 。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建有2條涂裝生產線和1套有機廢氣處理設施,其中1號線為規則構件噴涂生產線,于2022年5月建成投運,主要對6m標準金屬架管進行噴涂加工;2號線為異形構件噴涂生產線,于同年11月建成投運,主要噴涂加工各種不規則的機械、車床等金屬構件。綠島模式注重提升城市的綠化水平,為居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在石家莊市無極縣,就有一個即將落戶的共享噴涂“綠島”項目。這個縣擁有掛車企業20多家,年產各類掛車超過5萬輛,噴涂作業是加工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工藝。可是噴涂作業排放的可揮發性有機物,是城市霧霾和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以前大家各自為戰,“散亂污”現象普遍。共享“綠島”來了,問題就解決了,車企們需要噴涂作業,都可以到這里來享受先進的智能化噴塑流水線加工工藝,集中噴涂、處理有機廢氣。這個項目年產特種車輛3000輛,外加工噴涂6萬多輛,能把全縣掛車噴涂作業都包圓了。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產業結構正在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湖北綠島模式項目實施
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建設要通過創新的形式實現社區生態化。湖北綠島模式項目實施
日前,位于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浙江虞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26000噸飽和活性炭再生利用”項目順利通過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申領驗收工作,為集中高效處理較大區域范圍內的VOCs(揮發性有機物)打下了堅實基礎。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投運后,每年可再生活性炭產品1萬噸,基本覆蓋園區所有工業生產企業,可幫助周邊企業減少VOCs排放1000噸左右。“相當于減少3.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4.5萬噸標準煤,真正實現減污降碳、綠色環保。”該負責人說。湖北綠島模式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