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錨是一種用于固定和穩定結構的裝置,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地錨通過向土壤或巖石深處傳遞拉力,能夠提供一個強大的抗拉強度,從而確保設備或結構物的穩定性。這種抗拉強度是地錨的主要功能,使其在各種需要固定和穩定的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建筑工程:地錨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固定橋梁、隧道、擋土墻、水利工程、防洪工程等建筑物,確保這些結構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保持穩定。道路施工:在道路施工中,地錨用于固定道路護欄、信號燈、標志牌等設施,提高這些設施的抗風穩定和抗震能力,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電力放線施工:主要用來固定絞磨、牽張機、轉向滑車、抱桿等臨時拉線錨固。其他場景:地錨還廣泛應用于山體防護、野外露營和旅游活動等場景中,提供安全保障。在臨時錨固前,需要對所使用的材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無缺陷、無損傷。湖南國標船型地錨規格型號
船型地錨是坑式地錨的一種,船型地錨經常用于起重作業中臨時錨固拖拉繩、纜風繩、卷揚機、導向滑輪等。船型地錨一般用U型環和鋼板焊接而成,船型地錨作為埋件埋入地下,通過鋼絲繩錨固使用。起重吊裝使用的船型地錨,應嚴格按允許拉力負荷使用,在埋入地錨坑后并做好隱蔽工程記錄,使用時不準超載。地錨坑宜挖成直角梯形狀,坡度與垂線的夾角以15度為宜。地錨根據現場綜合情況決定。向上牽拉的鋼絲繩與水平面的夾角一般以30度以下為宜,船型地錨基坑出線點,即鋼絲繩穿過土層后露出地面處,前方坑深2.5倍范圍及基坑兩側2米以內,不得有地溝、電纜、地下管道等構筑物以及臨時挖溝等。海南船型地錨埋設標準角鋼樁在打入地下的過程中,會與周圍的土壤產生緊密的接觸和摩擦,從而形成一個整體性的地基結構。
船型地錨的結構與特點船型地錨通常由鋼板焊接式結構制成,表面涂有防銹漆以提高耐久性。它的形狀類似于船只,因此得名“船型地錨”。船型地錨的主要特點是結構緊湊、強度高、重量輕、易于攜帶和安裝。在使用時,將地錨埋入一定深度的地錨坑內,并將固定在地錨上的鋼絞線或鋼絲繩從預先挖好的馬道斜向引出,填土夯實后即可承受載荷。綜上所述,船型地錨的材料多種多樣,應根據具體的使用環境和承載需求進行選擇。金屬材料如工具鋼、不銹鋼和鋼材是常見的選擇,因為它們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復合材料在船型地錨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為船型地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
鋼板架電纜滑車主要用于電纜在平整地面直線牽引通過時,電纜可在間隔放置在地面上的鋼板架電纜滑車上直線通過,可避免電纜拖地,防止和地面之間的摩擦損壞電纜表面護套層。鋼板架電纜滑車間隔擺放距離根據電纜大小和軟硬,以及地面落差和平整度選擇不同間隔距離。具體以電纜直線牽引通過不拖地為原則。鋼板架電纜滑車的架子由鋼板焊接而成。滑輪材質有尼龍輪、鋼輪和鋁輪,滑輪規格有外徑120mm*輪寬130mm、外徑140mm*輪寬160mm、外徑120mm*輪寬200mm和外徑140mm*輪寬210mm等。地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摩擦力和預應力。通過將地錨頭部埋入地下,使其能夠牢固地錨定建筑物。
地鉆的使用和注意事項:如果同時使用較多的地鉆,必須在使用前將所有地鉆進行編號,編號的位置應在地鉆拉環出土點的上方醒目之處,便于使用時指揮協作,不會發生錯亂和事故。地鉆只能在規定方向受力,不得在其它方向允許受力,更不能超載使用。地鉆回土填埋夯實以后,須經試拉符合承載要求后,才能正式使用。向上牽拉的鋼絲繩與水平面的夾角一般以30度以下為宜,如果夾角太大,容易使地鉆承受過大的垂直向上的力,容易發生地鉆拉脫起來的事故。螺旋地鉆通常由拉環、鉆桿、鉆桿尖和螺旋葉片焊接而成。青海船型地錨使用方法圖片視頻
船型地錨按照制作工藝不同可分為折邊船型地錨和普通船型地錨。湖南國標船型地錨規格型號
3T船型地錨允許拉力為30KN,地錨的尺寸為長度800mm*寬度250mm*高度150mm,拉環直徑28mm,自身重量達到24公斤。使用時將地錨埋入有效埋深達到1.8米的地錨坑內,將通過卸扣固定在地錨上的鋼絲繩,從預先挖好的馬道斜向上引出,然后填土夯實地錨坑后,通過鋼絲繩可承受拉力負荷可達到30KN。適用于拉力負荷不超過3噸的絞磨、抱桿等臨時拉線錨固。設置地錨坑的位置選擇:船型地錨基坑出線點,即鋼絲繩穿過土層后露出地面處,前方坑深2.5倍范圍及基坑兩側2米以內,不得有地溝、電纜、地下管道等構筑物以及臨時挖溝等。船型地錨埋入周圍不得積水。船型地錨不允許沿埋件順向設置。湖南國標船型地錨規格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