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后,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谷物釀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專門使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廣東客家娘酒就是其中之一。珠海客家黃酒定制
中國黃酒的主要流派,分別為以紹興黃酒為表示的江浙流派、以客家黃酒為表示的客家流派、以及以孝感米酒為表示的湖北流派等。 [1] 黃酒的另一種分類方法是按釀造黃酒所使用的曲種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自2009年以來,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組織學者對黃酒文化進行了發掘保護,提出可以根據釀制黃酒所使用的粬種區分,將黃酒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兩大類。因為以浙江、福建、江蘇等地為表示的大量廠家,以及遍布浙江省南部、福建省的廣大區域的農家,采用紅粬(通“曲”)、糯米和水為原料,不添加任何其它成分,以人工自然發酵釀制而成的紅粬黃酒(簡稱“紅粬酒”),傳承歷史悠久,十分普及。為此,酒基會連續組織召開了三屆“中國紅粬高峰論壇”,發掘出一批歷史傳承悠久的紅粬酒釀造方法、器具及傳人,為發掘保護傳統文化開啟了一片新領域。揭陽原漿黃酒定制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自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較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于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黃酒城,在浙江紹興。規劃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資4.2億元,2005年10月16日開工建設。以黃酒博物館為主體,面積10000平方米,分為酒史廳、酒藝廳、影視廳等。傳說,黃酒是我國較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于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于酒的發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里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余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黃酒釀造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黃酒類型:1.干型黃酒,干型黃酒中的含糖量較低,總的糖分比例小于等于15g/L。干型黃酒入口時基本感覺不到甜味,對于不喜歡甜酒或者不能喝甜酒的酒友來說,是不錯的選擇。2.半干型黃酒,半干型黃酒總糖含量在15.g/L~40g/L,半干型黃酒入口帶有一絲絲甜味,國內黃酒中有一部分是半干型黃酒,其價格適中,選購的人也較多。3.半甜型黃酒,半甜型黃酒含糖比例在40.1g/L~100g/L,半甜型黃酒入口是有甜味的,對于剛開始喝黃酒的酒友來說,選擇半甜型黃酒會比較好,半甜型黃酒入口沒有順滑,不會有干型黃酒、半干型黃酒的苦澀味。4.甜型黃酒,甜型黃酒的總糖比例高于100g/L。甜型黃酒口味鮮甜,含糖量高,酒精度較低,一般3至5度,適合女性朋友飲用,適合坐月子,補身體,也有很多人稱呼為甜米酒、月子酒。黃酒適合搭配一些清淡的菜肴,如水煮魚、清蒸鱸魚等,能夠增加菜肴的層次感。湛江傳統黃酒代理
黃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視為禮儀之酒,常用于祭祀、婚禮等場合。珠海客家黃酒定制
根據黃酒的含糖量的高低可分為以下幾種:1.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總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口味醇和、鮮爽、無異味。2.半甜黃酒:這種酒采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于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酵醪中產生的糖分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分較高。總糖含量在40.1G/L~100G/L,口味醇厚、鮮甜爽口,酒體協調,無異味。珠海客家黃酒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