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通俗地說,工業互聯網是實現人、機、物全方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劉杰如此解釋。智能制造的基礎,談起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區別,或許容易理解。因為,從字面上看,物聯網更強調物與物的“連接”,而工業互聯網則要實現人、機、物全方面互聯。事實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給制造業帶來的紅利都離不開工業互聯網這個載體。在數據專業人士、算法專業人士等專業人才的努力下,許多成熟的互聯網公司已經能夠將這些新技術移植到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助力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全方面質量控制。廣州企業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管理系統
工業大數據的挖掘應用,工業互聯網的第二個明顯特征在于其對海量工業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有效運用。在這一新時代,企業的競爭力不再光依賴于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企業通過傳感器收集數據,再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處理和分析,將洞察轉化為更高效的設備管理和創新的商業模式,這正逐漸成為企業的新主要競爭力。以特斯拉為例,該公司通過軟件和傳感器收集的數據,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對電池技術進行了革新。這種創新使得電池溫度控制更加精確和節能,鞏固了特斯拉在電池技術領域的先進地位。云南AI工業互聯網是什么工業互聯網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行業滲透率方面,根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數據地圖(2021)》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約為17.50%,整體滲透率不高。根據工信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將達到45%。市場空間方面,《中國統計年鑒(2023)》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約為47.20萬家,以每家單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費用為500萬元、市場滲透率45%測算,對應2025年市場空間超萬億元。
工業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在工業的簡單應用,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以網絡為基礎、平臺為中樞、數據為要素、安全為保障,既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態、新產業,將重塑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當前,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普遍拓展,形成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賦能、賦智、賦值作用不斷顯現,有力的促進了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供應鏈金融結合工業互聯網,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近幾年來,工業互聯網在互聯網圈頻頻出現,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在相關企業供職。各種概念眼花繚亂,但究竟什么是工業互聯網,它到底是工業互聯網,還是工業物聯網?帶著疑問,我去知乎尋找一圈后,發現這篇贊同較多的說的較清楚明白點擊查看知乎原文。但我也想借此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方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新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倉儲,提升物流效率。江蘇小微企業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
工業互聯網為設備維護提供實時數據支持,實現預測性維護。廣州企業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管理系統
端層,端層也稱設備層,指生產現場的各種物聯網型工業設備,如數控機床、工業傳感器、工業機器人等,它們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分別起到生產、檢測、監控等不同作用,以監測生產現場,靈活處理生產過程中的不同情況。端層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產生并匯聚大量的工業數據,包含歷史數據和即時數據,也使得端層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底層基礎。但是,由于端層的工業數據來源于不同設備、不同系統,因此需要進一步處理,才能向上層傳遞并利用。廣州企業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