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節點是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關鍵樞紐,國際根節點是各類國際解析體系跨境解析的關鍵節點,二級節點是面向特定行業或者多個行業提供標識解析公共服務的節點,遞歸節點是通過緩存等技術手段提升整體服務性能、加快解析速率的公共服務節點。標識解析應用按照載體類型可分為靜態標識應用和主動標識應用。靜態標識應用以一維碼、二維碼、射頻識別碼(RFID)、近場通信標識(NFC)等作為載體,需要借助掃碼槍、手機APP等讀寫終端觸發標識解析過程。虛擬現實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應用,提升員工培訓效果。云南工業互聯網服務商
應用模式,由于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過程中,各平臺企業所關注的企業應用和側重點不同,由此形成了智能制造類平臺、協同制造服務類平臺以及云制造服務類平臺。智能制造類平臺針對傳統制造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構建智能工廠,以生產和運營優化為主要場景。需要收集、存儲和分析企業各類設備、生產線及生產運行狀態的海量多源異構數據信息。通過遠程實時監控與即時調整現場生產狀態,實現對生產過程中各類機器設備的動態優化調整乃至整個企業生產運營過程的持續優化。此類平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充分發揮工業設備的工藝潛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為企業智能制造的實現提供了新型基礎設施。這類平臺的典型表示有西門子MindSphere、施耐德EcoStruxure、PTC ThingWorx以及東方國信Cloudiip等平臺。云南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助力3D打印技術普及,實現個性化生產。
采礦行業是采掘、開發自然界能源或將自然資源加工轉換為燃料、動力的工業,當前主要面臨資源緊缺、安全監管與環保壓力大、設備實時監管、精細化管理要求高等痛點。山西潞安新元煤礦、陜煤集團小保當煤礦、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內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礦等采礦企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開展智能采掘與生產控制、環境監測與安全防護、井下巡檢等,把人從危險繁重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促進了采礦行業綠色、安全生產。總體來說,國外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情況呈現出多元化、協同化和創新化的特點。
“我們既有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有工業互聯平臺上各種工業軟件的應用,我們支持私有云部署、混合云部署,也支持中小企業的公有云部署。”某工業軟件起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內部人士告訴頭一財經,“比如說我們在某市的安全環保共贏平臺,把該市幾千家中小化工企業的安全環保納入到該市統一管理(平臺),就是用的我們的工業互聯平臺和我們的安全環保軟件。”ICT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則在于平臺大、互聯網資源豐富、具備云計算優勢,但對復雜的工業場景缺乏實踐經驗,如華為、三大運營商、騰訊、阿里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放共享,促進產業生態共建。
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質上是基于云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都是通過工業互聯網直接或者間接地連接物理載體,從而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其初衷是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優化工業設施和機器的運行和維護,提升資產運營績效。制造企業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其實是順應萬物互聯發展趨勢,將設備管理和工廠運營作為發力方向,打造設備互聯、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的新制造體系。西門子將MindSphere定位為基于云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GE主導的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從2017年開始強調“工業物聯網”這一概念,海爾在2017年創辦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COSMOPlat平臺。工業互聯網為智能城市建設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廣西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能化服務商
工業互聯網為制造業注入創新動力,培育新興產業。云南工業互聯網服務商
中國工業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中國在設備數字化、網絡化方面與美、德之間的差距較大,在邊緣計算層,平臺發展所必需的智能感知、自動控制、協議解析、邊緣智能模塊等一系列基礎性產業高度依賴國外,缺乏完整的行業數據采集方案。截至2018年底,我國制造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為45.9%,數字化設備聯網率為39.4%,尤其是中小企業基礎薄弱,設備改造和數據采集難度較大。其次,發達國家工業設備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GE、西門子等企業依托自身產品可采集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海量數據。而且美國、德國具有大量經驗豐富和初創的數據分析企業,通過合作能幫助平臺快速提升能力。但是中國市場巨大,一旦解決數據采集等基礎環節問題,網絡效應必然帶來后發優勢。云南工業互聯網服務商